主页 > 优美散文 > 正文

刘平安:从石槽想起的

2021-12-09 16:57:53 来源:文学社 点击:18

刘平安

 

最近有一次,几个老家相好的朋友在一起,谈到了收藏“面wangwang”(在我们陕西关中做工精细用来盛面的陶罐),我也回家告诉丈母娘:过去家里的“老”物品千万不能再扔或卖

现在想来,从小长大,有多少好的物品,都因这样那样丢失了,回想起来真是很可惜。物如此,人生也便有相似之处,过了“知天命”的年龄,时光便以“蹭蹭”走,让人来不及回头感受,有些人走着走着,就没了。

我所处的城市,很早就有了“古玩市场”,以前不正规,现在再去那里,管理很好,虽门庭冷清,也不乏有人问津。一大堆小时候常见的东西,现如今都变成了“稀罕物”。随走进一家装饰古朴典雅的店面,满屋子的“石头墩子”,最显眼的地方除了放着一方牛槽,还有门墩石、柱子墩子,我看到便说:何不在牛槽养些好看的“鱼”,这时瞬间将我的思绪牵到儿时的记忆中。

那时候在农村,家里或穷或富,无论谁家,也不管是雕龙刻凤的大家,还是土坯垒砌的家园,拟或是篱笆围起的家,家家户户都有一个院子,有自家养的鸡、猪等都在这里。我们家当时房顶有砖雕的家,也有供车马停靠的“园子”(只是听老人说,知道后来的地方)。在“园子”旁面是当时生产队的“饲养室”,喂牲口是在排列整齐的石槽,门口一左一右也有两个石槽,垒的很低,里面盛着一些水,专供劳作一天的牲口回来喝口水,它从早到晚,寒来暑往,像个哲学家一样一直仰望着天空,坚守着它的历史使命,一直到八十年到初,联产责任制后。

历史往往会赋予一些物品特殊的时代意义,在以前石槽的主要功能就是喂牲口,现如今,它的用途早已经超出当初的历史范畴,成为过去农业文明的时代烙印。再回老家,听见证过已经不多的几位老人说,我们家以前是村子的大家,农业社时贡献给生产队的石槽是最多的,也因此成了“上中农”成分。现在想都是不容易的事,石槽多是用一块完整的石头凿刻出来的,两头还带精细的条纹,每一个石槽大概有10厘米厚、长2米、宽半米左右,算起来也是很笨重的,自然也非常结实。挪动一次都要兴师动众,并且必须用撬棍,下面垫上棍子,齐心协力才能挪动,我们周围没有石材,一般都是从富平和白水运来,以前交通不发达、起重设备也简陋(多是三木搭子),可以想象过去人的智慧和勤劳。

时光如梭,岁月匆匆,石槽所属的历史印记已远去,它与人们的依赖和必须也随之消失。社会发展,收藏者不少,但是随着岁月的流失,过去传统技艺的一些“行业”也失传了,据专业人士说,石头是当前保存信息最久的东西,深藏在我们记忆深处的那些美好痕迹是否会慢慢湮灭,以后让我们的后来人如何去记起这些,因此,有时保护也是一种被动,必须有一整套传承和发展繁荣的措施!

 

作者简介:刘平安


吉林正规的癫痫病医院
长春治癫痫的医院有哪些
西安哪家癫痫病医院正规呢